2019年6月28日—6月30日,“中国卒中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北京天坛国际脑血管病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28日下午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SCA)综合卒中中心授牌仪式隆重举行。我院凭借过硬的救治实力和综合管理能力,顺利通过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SCA)认证,喜获全国第四批“综合卒中中心”殊荣!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已超越心血管病、肿瘤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中国卒中中心(包括卒中中心和综合卒中中心)的建设是国家卫健委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指导的中国卒中医疗质量规范和改进项目,通过建立基于区域急救系统的接转诊模式、制定卒中规范化诊疗的标准操作流程、构建中国卒中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开展临床规范和健康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我国脑血管病诊治能力和落实规范诊疗模式。
我院神经科在2017年已被中国卒中学会授予“卒中中心”,并加入中国卒中中心联盟。该科密切关注脑血管疾病诊疗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在医院领导和支持下,联合多个相关科室,不断优化脑卒中诊治的绿色通道建设和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静脉溶栓的规范化诊疗,并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机械取栓、动脉溶栓)、颈部动脉支架植入成形术等先进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脑卒中的诊疗和管理水平。“综合卒中中心”的认证是对我院脑卒中救治能力的肯定,为我院继续建设、申请国家级高水平脑血管病诊疗平台提供经验和打下坚实基础。
我院卒中中心团队在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毕建忠院长的带领下,在神经内科负责人刘淑清主任以及刘明月主任和全体医护人员的奋斗拼搏下,不断完善绿色通道的建设,在脑卒中救治方面紧跟时代步伐,力求做到与国内外脑卒中诊疗先进技术接轨。以多学科协作模式为基础,我院打造了一支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导管室、麻醉科等多科协作的“脑卒中救治团队”24小时联动待命,建立了卒中规范化诊疗的标准操作流程,不断加强院前、院内急救的无缝对接,缩短卒中患者入院到检查、治疗的时间,有效降低了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一起回看,一直为卒中防治事业默默奋斗的我院卒中中心医护团队的温暖瞬间和高大的形象吧~
>>穿起“铅衣”,边“吃”射线边救人
有时候连续多个卒中病人入院,曹巍巍副主任医师基本不离开手术区域半步,他也很少有机会和太阳打“照面”,时常与X光射线为伴。
为了防止X光射线对身体产生影响,神经介入医生进入手术室时,都要在手术服中穿上厚重的铅衣,无论冬季还是夏季,一场两三个小时的手术下来,内衣都被汗水沾湿。“相比以前十四五斤的铅衣,如今六七斤的铅衣轻多了,但与其他科室的手术医生相比,穿着铅衣做手术还是要不便和疲累得多。”
虽然多了铅衣做防护,但长年累月做手术还是难免要受到X射线的影响。此前,卒中中心团队一名医生因X射线影响,白细胞减少,还患上甲状腺肿大的疾病,被迫离开了介入团队。
>>深入社区基层治未病
有一次在卒中中心红手环义诊活动卒中筛查活动中,5℃的低温,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尽管寒风刺骨,大家还是满怀热情。面对社区的老人,卒中中心医师们就这样坚持下去。50多岁的刘明月主任说:“虽然牺牲了休息的时间,但是能够关爱社区老人,通过健康宣教防治中风、减少病死和残疾,这个辛苦非常值得!”
>>走访镇街医院,推动招远卒中救治水平提高
尽管日常医疗工作非常繁忙,医生还利用下班及休息时间,不辞辛苦地定期走访乡镇街医院,并举办相应的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开展卒中的诊疗技术和最新进展的讲座,规范卒中救治网络和绿色通道建设,讲解技术要点和前沿知识,带动基层医院神经科医师加入卒中急救网络,为基层医院争创条件开展溶栓和转送英诚医院卒中中心桥接介入取栓。为了推动本地区卒中诊疗水平的提高,又不忍影响患者治疗,当周日人们已经进入梦乡时,我们却还在返程的路途上。
>>基层医院信任、支持,双向转诊促发展
作为加入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的单位、招远地区两家卒中中心之一,卒中治疗辐射到招远市各乡镇的患者。自从中心成立,构建了招远脑卒中的双向转诊网络:4家镇属医院的神经科、急诊科,接诊到当地不能治疗的超急性期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通过网络化的“英诚医院卒中中心”微信官方平台及群组及时上报病情,当地立即转院到我中心进行rt-PA溶栓治疗桥接介入治疗;当患者病情稳定或进入康复期,通过该网络再转回至镇街医院治疗。通过这种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的模式,让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构建卒中诊疗,网络式、区域化的医联体
在2017年接受国家卒联盟的评估中,我院上传数据完成量位全市前列,顺利通过验收。我院神经内科去年完成静脉溶栓约50余例,血管内治疗方面支架取栓约10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约10余例,脑血管DSA检查约130余例,均较前一年度增长约30%;平均的DNT(Door-Needle Time)由以往的1小时提高到40分钟,使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